《科技日報》發表文章:把好公交“方向盤”,對心理不健康的人員說不
7月16日出版的《科技日報》發表文章指出,城市公共交通關系千家萬戶,甚至觸及公共安全。而公交車司機作為掌握方向盤的人,是否該對他們實行心理健康準入和退出機制?
對心理不健康人員說“不”
國家交通運輸部安委會專門印發通報,要求切實強化城市公共交通安全管理,督促公交企業密切關注駕駛員身體、心理健康狀況,嚴禁心理不健康、身體不適應的駕駛員上崗從事營運。
貴州省交通運輸廳隨即出臺“8個立即”措施,其中特別提到要立即研究建立公共交通、班線運輸駕駛人員心理疏導機制,定期組織開展心理疏導服務,保證駕駛人員心理健康。
在北京師范大學珠海分校心理咨詢中心專職心理咨詢師、應用心理學博士鄭秋強看來,城市公共交通關系千家萬戶,甚至觸及公共安全。近年來,公交駕駛員的心理問題日益引起社會公眾的關注。但從國家和行業層面,目前仍沒有具體的規則?!翱梢栽O立一個準入門檻,比如建立起心理健康篩查機制,禁止心理不健康人員進入這個行業,這樣才能從源頭上杜絕安全隱患?!?/span>
據媒體報道,廣東省廣州市交通部門曾會同公交運營企業,對擬入職的駕駛員進行心理健康篩查,262名心理測試不合格的人員未被錄取成為公交車駕駛員。但遺憾的是,截至目前,這種做法也僅限于一城一地,尚未成為行業慣例。
鄭秋強表示,與準入門檻相配套的,必定是一套權威、系統、科學的心理篩查機制,這才是重點和難點。比如標準是什么,除了有心理障礙的人之外,是否也把有沖動型人格的人也納入“黑名單”?由什么樣的機構來篩查更權威?
隨處可見的公交車,背后是龐大的公交車司機群體。
心智技能和駕駛技能同樣重要
“李師傅長年開公交車,常常覺得很煩躁,特別一遇到堵車就想罵人,為此經常被乘客投訴,可他說完全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?!辟F州海之源心理輔導學校校長、心理咨詢師陳昌海說,這位公交車司機是主動上門找他做心理咨詢的,經過深度的溝通,他才發現司機內心深處的心理創傷。慶幸的是,通過兩個月的心理輔導,最終,李師傅是笑著出走他的辦公室的。
“壞情緒就像垃圾一樣,不及時清理,積壓久了心理就容易出問題?!标惒Uf,就他所了解的情況,公交車駕駛員的心理健康水平總體偏低,大部分公交車駕駛員長期處于應激狀態,有時候遇到無理取鬧的乘客,會加劇他們的緊張、焦慮情緒。因此,建立一個長效機制,將公交車司機的心理健康納入日常管理中,非常有必要。
看似天天與往來不息的乘客打交道,實則處于長期幽閉的工作空間,缺乏與人溝通交流的機會;日復一日重復同樣的行駛路線,面對每日高峰期的擁堵塞車,肩負著每位乘客人身安全的責任,心理壓力隨之增長。據調查發現,汽車司機與常人相比承受的工作壓力、心理有較大差異。司機心理障礙的發生率為59.8%,而公交駕駛員發生率高達80%。
青海師范大學教育學院副院長、教育學院心理學教授、碩士研究生導師、中國心理學會會員趙慧莉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專訪時認為,從主觀愿望來講,每位駕駛員都希望運營安全,這就意味著駕駛員必須長期小心謹慎駕駛。久而久之,他們長期處于高度緊張狀態,更由于交通環境不如人意、工作競爭壓力大等原因,個別公交車司機有比較嚴重的心理障礙。
作為駕駛員個體,心智技能和駕駛技能同樣重要。遇到一些特殊情況的狀態,如何讓自己有穩定的心理和情緒達到人車和諧?趙慧莉認為,每位駕駛員上崗之前的心理梳理和企業對其進行的心理梳理相結合,可以很大程度上預防駕駛員人為交通事故的發生。
建立心理健康退出機制勢在必行
如何建立健全公交車駕駛員心理健康關愛機制?趙慧莉認為,企業和主管部門要負起主體責任,可以給職工建立“心理宣泄小屋”,讓駕駛員及時把不良情緒化解出來。同事,應該長期關注駕駛人員的心理健康,為他們長期建立心理健康普查檔案?!耙驗樾睦斫】凳且粋€狀態,每個時期因個人心情都會不穩定,如果定期給駕駛員做健康普查并建檔,就可以通過數據預測到某人某一項分值較高,那么也可能就預示著如果遇到類似的刺激挫折,駕駛員可能會有什么樣的行為方式應對?!?/span>
趙慧莉表示,在心理干預的基礎之上,作為企業組織要給予駕駛員人文關懷,建立企業文化,從而關注司機的心理健康,傳遞出對駕駛員精神層面的支持,并為駕駛員建立社會支持系統,遇到問題后,駕駛員應如何求助。例如定期邀請心理專家學者開展心理健康講座、舉辦人際交流活動等,關注駕駛員的感受需求。此外,公交車駕駛員作為社會個體,也會面臨到家庭問題、個人成長、事業發展等困惑,這就要求企業要傾聽駕駛員的心聲,了解他們遇到的困難并及時化解危機和困難,令駕駛員感受到來自企業對他們的關愛。
除了以上方式外,建立對公交車駕駛員的心理問題退出機制同樣關鍵。趙慧莉表示,企業要加強對駕駛員隊伍的管理,除了技術技能考核,主管部門對駕駛人員的心理考核也應納入用人單位考核機制當中。在完善機制后,如果發現駕駛員出現類似的心理問題,就要通過機制立即調整或停止駕駛員的工作。同時,退出機制要有一定的嚴重性和威懾性,以起到警示作用。對缺乏駕駛員心理素質的人,應該建議主管部門合理安排其他工作,有關部門吊銷駕駛執照。